• 注册
  • 查看作者
    • 河津故国“皮氏” 亡国距今3800年,《竹书纪年》中有记载

      文化河津

      关于上古“皮氏”的情况,现存的资料很少,先秦典籍中仅有两处提及。一处见于《竹书纪年》,曰:“(夏)帝不降三十五年,殷灭皮 氏。”一处见于《逸周书·史记解》,曰:“信不行,义不立,则哲士凌君政。禁而生乱。皮氏以亡。”两处文字记载的都是有关皮氏亡国的情况,一则记载了亡国的时间,一则记载了亡国的原因。据此可知夏代邦国林立(史称“夏有万国”)。当时汾水流域有一个叫做“皮氏”的国家。由于国君不行信义,一些贤能之士要代而行政。国君实行镇压,发生动乱。到了夏帝不降三十五年时,地处今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国乘虚而入,出兵攻灭了皮氏。

      《逸周书》成书于战国时代,全书共有71篇,其中第61篇《史记解》记载的是周穆王二十四年的事情。文章开头说:“维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曰:‘今夕朕寤,遂事惊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主之,朔望以闻。”遂事,按前人注释为“事虽未成,而势不能已者”。

      上古28位帝氏在政治上的得失及亡国的教训,前面引述的关于“皮氏”亡国的一段话就出自这里。这些帝氏依次为皮氏、华氏、夏后氏、殷商氏、有虞氏、平林、质沙、三苗、扈氏、义渠、平州、林氏、曲集、有巢、郐君、共工、上衡氏、南氏、果氏、毕程氏、阳氏、谷平、阪泉氏、县宗、玄都、西夏、绩阳、有洛氏。其中的夏后氏即夏桀,殷商氏即商纣,有虞氏即舜子商均之后,共工氏即“怒而触不周之山”的康回,阪泉氏即与黄帝大战于中冀的蚩尤,扈氏即阻止夏后氏东进中原而被消灭的有扈氏,西夏即位于鄂(今乡宁县)那个“性仁非兵”灭于唐氏的大夏。这些都是为后人所熟知的重要历史人物、部族和事件。而“皮氏”不仅与这些帝氏并列,且赫然列于28位帝氏之首。由此可见,当年的“皮氏”绝不是一般的国家,很可能是一比较强大很有影响的国家,由于它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它的覆灭在夏代是引起过很大震动的。

      “皮氏”地处汾河下游,为古冀州腹地,在上古时期,这里畜牧养殖业十分发达。据《左传》及有关古史记载,它的东边舜时有董父豢龙之泽(今闻喜县),南边夏代有“猗氏”(古猗国),即以养犬为职业的部落:北边有商代的鄂侯国(在今乡宁县),即是以养鳄鱼为职业的部落,再北边有屈国(今吉县)商周两代均盛产良马,史称“屈产之乘”甚或今天与之紧相邻的绛州(夏代当屈皮氏)皮毛制革传统产业长期盛行,依稀可窥见上古这一代畜产品加工业的繁盛。

      “皮氏”很可能是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最早从事畜产品加工,发明了皮制革工艺,解决了人们御寒、奉礼需要的一位古帝氏。他与燧人氏、神农氏、有巢氏等一样,同是创造了先民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华夏民族的开创者。其首领作为帝氏被誉为“皮氏”,其所居部落“以事名氏”也荣膺“皮氏”这个称号,沿袭了千百年,至夏代依然作为一个部落邦国而存在,承担着夏王朝所委派的任务,仍以畜产加工、皮革制造为职业。

      皮氏于夏代中叶灭于殷。而灭皮氏的“殷侯”又是谁呢?殷灭有易氏发生在帝泄十六年,帝泄在位共计25年,后传位于帝不降,不降三十五年“殷灭皮氏”。故从“殷灭有易”到“殷灭皮氏”其间相距44年。而上甲微活了70多岁,此时尚未传位于其子报乙。故灭皮氏者,即是这位殷商先公。据最新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核定的年表推算,夏代始自公元前2010年,终于公元前1600年,“帝不降三十五年”应在公元前1750—1800年之间。因此,皮氏亡国距今约有将近3800年的历史了。

      “皮氏”因内乱被殷侯践灭后,即成为殷国的属地。后来的耿国,很可能就是此时由殷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冯永红 整理)

    • 0
    • 0
    • 0
    • 3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