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重庆巫山三峡移民中的皮姓故事,纪录片《三个月亮》

      王庆和他的纪录片《三个月亮》

         1994年,王庆衔命赴宁夏参加了中国首届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会后,重庆电视台决定筹拍纪录片,王庆承担起了纪录片拍摄的重任。这时,正当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工程上马,库区移民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于是,王庆深入三峡库区,拍摄出了他的纪录片处女作??《三峡大移民》。该片真实、深入地反映了三峡库区移民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无论艺术质量还是思想深度,都堪称上乘佳作,受到圈内人士的普遍好评。但由于三峡移民不仅仅是个艺术题材,而且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等敏感问题,不能轻易披露。因此,该片至今未能公开播出。从纯艺术的角度看,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三个月亮》则是王庆的最新力作。这是一部长篇纪录片,分成上、中、下三集,共90分钟。为了拍摄制作《三个月亮》,王庆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和心血。《三个月亮》仍然以三峡地区为背景,但题材已不再是移民,而是当地村民为摆脱贫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重庆市巫山县白云乡太阳村皮家矸社。这里是一个以皮姓家族为主体、偏远贫瘠的小山村,不通公路、没有电、缺少水。村民们要到山外,必须沿着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步行几十里山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而这里的耕地坡度几乎都在50度左右。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终年辛勤劳作,仍然无法保证温饱。因为贫穷,不仅外村的姑娘们都不愿嫁到皮家矸来,就连本村的姑娘们成年后都想方设法嫁到山外去。皮家矸已经多年未见到迎娶媳妇的场面了。这个仅有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就有10多个光棍汉。两性比例严重失调。

        明朝末年,皮氏家族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匪患和洪灾,从外面的平坝地区移民到这里,至今已经繁衍生息了九代人。皮氏家族长期以来享受的和谐与宁静,终于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所吞没。皮家矸人再也无法安于贫穷与闭塞的现状了。他们想过种种办法来摆脱贫困与闭塞:外出打工、嫁到山外、移居出外……但都不是根本的出路。最终,他们决定与命运抗争,自己动手,修筑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公路。村民们按人口平均出资,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出资10元。修路工程开始启动。

        这是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也是一条通往未来和希望的路,虽然皮家矸90%以上的村民姓皮,源于一个祖宗,虽然修筑一条出山公路是全体皮家矸人的共同愿望,但是,皮家矸不是世外桃源,皮家矸人也并非只有和谐与宁静。在修路过程中,村民之间因历史积怨和现实利益的冲突而引发的矛盾开始暴露和展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三个社长之间复杂的家族矛盾。

        皮家矸的老社长皮家源所在的家族,是本社的“旺族”,因出身贫穷,解放后,从他父亲到他本人再到他的儿子,祖孙三代一直担任皮家矸社的社长,因此,在当地很有影响。改革开放后,皮家源因为没有文化,在社长选举中名落孙山,而由本村外姓人童玉喜取而代之。童玉喜在担任社长期间,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搬到山外亲戚家居住。社长职务便由又一皮氏“旺族”代表、有一定文化的皮家善接替。皮家善父亲是富农,因出身关系,13岁时就被老社长皮家源划为富农分子。因而从小就积淀了对皮家源一家的不满心理。担任社长以后的皮家善在带领村民修公路的同时,也串通部分村民,经常对老社长皮家源一家挟嫌报复,发泄心中不满。两家之间的历史积怨在新的条件下引发和暴露出来,最后达到白热化。皮家善终因私心太重,在群众中丧失威信,不得不辞去社长职务。而己经搬出山外居住的原社长童玉喜,听说老家正在修筑出山的公路,出于对故土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憧憬,又重新搬回皮家矸居住。童玉喜在皮家矸虽为“外族”,但与皮家源、皮家善两家都有姻亲关系,处在老社长和新社长两家矛盾的旋涡之中如履簿冰,如临深渊……

        《三个月亮》围绕皮家矸人修路这条主要线索,真实地展现了皮家矸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皮家矸人不安于现状、致力于追求现代文明生活的强烈愿望。该片之所以取名为《三个月亮》,除了这个名称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能够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之外,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皮家矸这个地方有一句俗语,即“三个月亮都晒得干的皮家矸”。月亮冰冷,没有热量。而三个月亮就可以把皮家矸晒干,形象地说明皮家矸这个地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皮家矸人的贫困。其次,“三个月亮”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皮家矸社三任社长及其相互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为真实地记录皮家矸人的生活,从1998年6月到1999年4月,王庆独自一人深入到皮家矸,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生活,成为村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这种长期的接触与交往,才使王庆得以了解皮家矸人的历史与现状,没有一种对生活真实的执着追求的勇气,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尊重,最终使王庆豁然开朗。在皮家矸的日子使他逐渐发现,皮家矸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撼人心魄的贫困,也有奋发向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乐观精神。皮家矸人不仅纯朴、善良、勤劳,也有历史的包袱和现实的矛盾。王庆最终决定以皮家矸大修公路为经,以皮家矸人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为纬,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皮家矸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把皮家矸放在由历史和现实组成的坐标上定位,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皮家矸发生的一切,使故事显得朴实厚重,以现实的眼光看待皮家矸发生的一切,又使故事显得真实丰满。皮家矸社就是这样一个从历史中走过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始觉醒和进步的小山村。

        王庆在片中既没有表现出救世主式的悲天悯人,也没有以教师爷的身份妄加评论,而是完全通过事实、通过镜头语言、通过艺术手段来说话,给观众留下了艺术欣赏的余地和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很美。

        《三个月亮》已获得几个全国性大奖,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是王庆艺术创作的源动力。虽然出生于一个条件优裕的家庭,成长在重庆这样一个特大城市,但王庆却喜欢农村,喜欢山区,喜欢纯朴善良的农民和少数民族。他有一颗倾向社会下层普通平民的心。每当来到农村,面对大自然的壮美和纯朴善良的百姓,他就产生出一种艺术的冲动和创作的欲望。充溢于《三个月亮》中的平民生活气息,恰好就是王庆本人平民心态的反映。这也是《三个月亮》的又一成功之处。

    • 0
    • 0
    • 0
    • 5.1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